黑客公務員(中)當黑客松只留下一日激情

劉致昕
g0v.news
Published in
9 min readMar 22, 2017

--

黑客松風潮近兩年吹進台灣官方與民間,最近一次的搶眼嘗試來自台水、台電,但黑客松結束後,是打破僵固的結構,還是另一次的一日激情?關鍵,是領導者是否真心信仰開放政府的價值,而不只是把它當作輿情風向中,一面政治正確的大旗。

在去年用電量高峰的夏天,台電、環保團體、經濟部官員齊聚,這裡不是公聽會,也不是反核遊行,是 70 歲台電的黑客松初體驗

離活動開始還有半小時,角落坐進一個埋頭工作的身影,他是經濟部研究員江明宗。他正忙著整理台電準備的資料集,資料集必須整理清楚,不只是因為好的資料集是黑客松成果的必須,更是因為,每一份資料都來自幾天前的「盟友日」,由環保團體、學者、專家提出的要求 。

黑客松、盟友日,都是台電的第一次。背後,是來自民間的一封信,和兩位從民間進到政府的「黑客公務員」。

2016 年 6 月 20 日, 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對行政院長林全發佈了公開信《請支持台灣電力供需情況公民調查研究》,直指台電是個巨大的黑箱,郝明義更組成「開放台電」研究小組,對台電提出 52 項資料需求,作為缺電的根據。

當民間提出開放資料的要求。大部份的情況,便是在壓力下滿足 52 項需求。但為什麼最後演變成三場台電黑客松、三場盟友日,以及為期三個月、每週一次的資料工作圈會議?

「我們發現,其他環團其實不在(公開信訴求)裡面,如果只是封閉性的『開放資料』好像對長期的政府運作來說不太好,」經濟部研究員彭盛韶說,除了提出公開信的團體,他想,為什麼不擴大範圍,讓更多人加入開放台電資料的過程?

放出資料聽起來簡單,但對長期壟斷產業 70 年的台電來說,打開門讓民眾仔仔細細地一個一個數字看,有如冒險。原因包括怕洩露商業機密,或害怕違法侵害他人隱私。

「我就實際示範怎麼做,先縮小範圍在台北,給他們看資料視覺化的樣子,等到疑慮消除了,再進一步擴大到六都,然後把資料釋出,」技術背景出身的江明宗說。

從決定要辦黑客松到真正執行,台電其實只有一週時間,且他們還辦盟友日,讓長期耕耘議題的相關非營利組織提出想法,一週後舉辦黑客松,讓民間想法、台電資料、開發者社群能夠互相連結。「當時台電還說,如果有不錯的作品,說不定就可以直接合作了。」

第一次嘗試,台電得到了什麼結果?以「實踐節電輔助平台」為例,透過六都民生用戶用電數據,結合各村(里)戶籍人口統計月報表,呈現用電地圖、節電排名等資訊,找出「高潛能節電地區」,實現環保團體對於節電的推廣。另個例子是華碩資料分析工程師打造的「用電資訊視覺化」,一眼看清各縣市用電成長率、耗電統計,以及不同能源發電對照的能源動態圖。

第一場滿是生澀與新鮮,過去一度對抗的公民團體,如今拿著麥克風、簡報筆下單資料需求,第三次,台電已主動與民間團體討論,共定議程。

「他們其實自己做得到,只是習慣第一時間推開工作。」江明宗擁有參與「開放政治獻金」專案、2014 年九合一大選「選舉黃頁」的經驗,進到台南市政府又被挖來經濟部。在他眼中,台電是國有企業(台電、台水、中油、台糖)中相較進步的,不缺技術能力及產業知識,但缺動力。

一路從柯文哲競選團隊、台北市資訊局,做到經濟部幕僚的彭盛韶則認為,台電裡頭其實有許多想改變的人,但過往與民間的溝通不良、知識壟斷,加上民間 NGO 的力量不足,「需要找尋其他方式,打破(台電內部)既有的生態,」彭盛韶說。

一天的黑客松,有如點起的火花,後續效應有三:第一,希望聚集學界、產業等各方人才,擴大台電與民間人才庫的連結;第二,降低民眾跟官方之間的緊張跟不信任;第三,希望在三次的黑客松之後,未來不必等民間要求資料開放,官方就能主動地釋放數據並邀約外界協力。

甜頭:開放台電後,看見資料運用的價值

「我們接下來的確想要國營企業,都這樣做,」彭盛韶說,台水是第二個「開放」的國營企業,第一次黑客松,就出現了用水模式的分析工具,快速找出用水量異於常人的區域,還有混合台電台水資料的分析程式,找出可能被偷電、偷水的用戶。在開放台水黑客松的現場,中油、台糖的代表也來見習。

一連串的嘗試後,的確稍稍緩解了民間的壓力,國營企業的開放資料也有了首例,但未來,還需要更多甜頭,讓民眾個人到台電本身,都知道改變之後,能夠有多甜。

「還是需要讓他們知道資料的重要性,⋯⋯每年幾百億設備(運作)的資料,每一年都刪掉!」江明宗比較歐洲,它們智慧電網技術之所以能一路發展至領先全球,就是從資料中找出各種潛在的市場、應用,但台灣資料不夠,連研究都沒得做,更別說開發各種運用了。「如果未來,你可以擁有自己家的用電資料,然後自動設定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起居的情況下間歇性地關機,這不是很好嗎?Open data(開放資料),然後走到 My data,這才是未來啊!」不只是個人居家,企業、工廠,發電、用電的資料影響可能更大,但台灣卻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隱憂:法規的咎責,讓公務員人人自危

打破僵固的生態,黑客松的確增加了各界溝通,也創造了小小的甜頭,讓官方增加一些動機,但黑客松卻也常被詬病為一種公關手段,從 2015 年至今,各種官方的黑客松都有,「一直辦黑客松,是因為我們走不到下一步,」江明宗語重心長地提醒。

他們眼中,要繼續往前,讓黑客松的火花真的放大,幾件事是必須的:

第一,把外面壓力轉化為內部推力的人。擁有台北市政府預算視覺化、八仙塵爆傷患搜尋系統兩次專案經驗,彭盛韶善於為公部門與民間力量結合,讓握有資料的公部門能夠在民間的協助下,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回應社會。但若不是有他們兼具資訊背景、民間人脈、以及公務身份,其實政府與技術社群的連結,對一般的公務員來說恐怕還是極高的門檻。

接著,是內部的三道障礙必須克服。

公務體系不但沒有鼓勵創新、嘗試的機制,究責性又太強。目前與開放政府最相關的《政府資訊公開法》是在 2005 年制定的,加上《個人資料保護法》的限制,公務員們人人自危,若再碰到對技術陌生、看不見甜頭,根本沒有人敢冒險。

「這是套自我懲罰能力很強的機制,」江明宗舉例,商業司之前一度開放公開檢索所有公司負責人的資料,卻遇到一連串民怨,有的開地下工廠、有的兼職開公司,都抗議這樣的資料公開,影響到他們權益。面對開放資料,情況相同,一旦有民眾以自身利益受損提告,即使最終公務員無罪,但在部門未來幾年內,恐怕承辦者所承受的無形壓力,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

第二,沒有專責的資訊人才對應開放資料等工作需求,即使有資訊專才的人進去,可能也會被交辦的雜項工作占滿時間。

第三,是跟著輿情風向走的長官旨意。久了,在業務過重、加上員額法的限制下,有新的業務與政策出現,公務員自然先問,這是不是另一陣風,只要待風平浪靜即可?

挑戰:沒了民意浪潮,還能乘風破浪?

民間壓力有如雙面刃,可能快速地如開放台電的達到點狀突破,但「一個事務官,可能經歷了十幾個政務官,」江明宗說,人走事息,總是跟著輿情走的政策,長期累積下來,也讓公務體系疲憊不堪, 跟著風向走的「改變」成為公務員日常中,一項項換了執政黨或首長後,就再見的資料夾。

以開放政府的推行來說,需要政府的行政系統邁向數位化,將資料細緻、完整地整理後對外開放,接著在這樣的透明度跟課責性之下,進行更多的公民參與。這些,便成了要學新技術、要創造新流程、要有新組織文化等,新增的「待辦事項」。

江明宗回顧開放台電,是彭盛韶長久的溝通之後,「打了底,讓大家知道我們是認真的,」「但現在遇到《電業法》的討論,又有新的挑戰了。」他搖頭。

專責溝通的彭盛韶觀察,「人都是被戳、會痛,才會變。」相較於 2015 年在台北市的經驗,彭盛韶認為「改變」的氣氛正在轉淡,可能是政黨政治間對於執政黨的壓力降低,也可能是中央部會比起台北市較難推動改變。「開放政府對於政治人物的意義是什麼,會影響政治議程的安排,然後影響對人才的需求,」他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競選時以開放政府為號召,相較之下,較容易說服公務體系,「老闆」是玩真的。

「累是一個態度的累,十幾次會議之後不是懸而未決,就是回到原點,」江明宗坦承,曾跟著網友們在 24 小時內將 31 萬筆資料,轉換為可供查詢的開放資料,他知道可能性在哪邊,也的確期待看見改變發生,「但如果(文化)不(在官方)內化,我們一直擠也沒用。」

黑客松點起的火花會不會只是一日激情,開放政府是新任政府的核心價值,還是只是另一次抓風向的練習?意外地又成了待答的問題。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

--

寫字工。google 的話會看見很多重要跟不重要的東西。#商業周刊 #報導者 #端傳媒 #g0v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