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巨魔遇上小精靈:俄羅斯假訊息轟炸下的波羅的海

OCF
g0v.news
Published in
19 min readJun 24, 2019

--

北約跟美國的研究報告都把臺灣與波羅的海,並列危險狀況名單。

文|劉彥甫 — 編輯、刊登|OCF

「一群口操德語男子,在北約德軍駐紮的立陶宛小鎮 Jonava 附近,強姦了一名15歲的立陶宛籍女孩。」2017 年這封來自歐盟與俄羅斯境外的不具名爆料電郵,不但引起立陶宛當局專案調查,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英國路透社(Reuters)、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以及各國媒體隨後陸續以多國語言報導,北約正指控:「這則俄羅斯巨魔(Trolls 亦稱網路水軍 IRA Internet Research Agency)憑空捏造的假訊息,試圖挑撥分裂北約盟國彼此的關係」;而俄羅斯指控:「德國與立陶宛當局有義務對外公布完整透明的調查報告、北約正讓波羅的海國家失去主權」。所以這起引爆外交戰火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關心此事的公民能否憑一己之力持續追蹤、追根究底?

這樣各說各話的公開叫板,讓人立即聯想到德國的「莉莎案 criminal case of Lisa F.」,正當歐盟於 2016 年疲於奔命地處理難民危機時,俄羅斯媒體宣稱多名難民,在柏林強姦了一名 13 歲的俄羅斯裔德籍少女,儘管德國警局調查後證實,莉莎只是逾時未返家,尚無任何傷害的證據,切勿操作難民議題獲取政治利益,但眾多俄羅斯裔居民開始在德國境內多個城市舉行示威抗議,要求正義與真相必須被釐清,俄羅斯駐德大使館則與莉莎的律師合作,防止任何人身受侵害損失。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就上述的兩起敏感事件,屢次召開國際記者會對陣,這除了隱含假訊息透過媒體傳播以假亂真、驚擾多國政局之外,北約在喬治亞與克里米亞危機之後驚覺,俄羅斯刻意分裂歐盟與北約的混合戰意圖明顯,不僅從網路與地方組織介入歐洲各國大選斧鑿斑斑,成效立刻顯著於各國選後,歐洲的民粹親俄陣營在各國的支持率陸續攀升,且俄羅斯國防部電訊作戰持續干擾北約東部、波羅的海區域防務的證據也越加清晰。

究竟俄羅斯先鋒部隊「巨魔」的作戰方針為何?如何擾動波羅地海小國?小國又如何號召「小精靈」以小事大對抗俄羅斯?都將在下文引領讀者導讀波羅的海小精靈如何對抗俄羅斯巨魔。

俄羅斯巨魔的淵源 KGB

叛逃至美國的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情報員尤里貝斯米諾夫(Yuri Bezmenov)揭露,KGB大概只有 15% 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是花在間諜活動上,剩下 85% 的時間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稱之為「意識形態顛覆戰」及主動措施,目標旨在捏造假訊息、扭曲他國國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讓民眾面對大量的鐵證,也沒有任何人能取得合情合理的共識,從而忽視個人、群體乃至於國家的集體利益。

在KGB時代擅長從事假訊息工作的叛逃情報員賴瑞馬丁(Larry Martin)解釋,假訊息就是將蓄意扭曲的資訊,不著痕跡地傳給普羅大眾從而欺騙或操弄。而假訊息與政治宣傳最大的差別是,政治宣傳是試圖讓人民相信某事,假訊息則是透過精心策畫與佈局,造成人民對謊言信以為真,現在多稱為「fake news」,且假訊息是 KGB 情報員年度考績的關鍵,至少要有 25% 以上的工時投入假訊息工作,情報員必須絞盡腦汁去思考新的創意製造假訊息,否則考績會不甚理想。

而 KGB 製作假訊息的七大手法包括:第一,了解目標的社會病灶後,擴大社會分歧持續分化社會;第二,撒一個離譜到不行的瞞天大謊,但如果有辦法使人民相信後果將不堪設想;第三,用謊言包裹部分真相;第四,戴上白手套與假訊息完全劃清界線;第五,找幾個會取信克林姆林宮的愚蠢專家代言;第六,完全否認到底;第七,漫長行動的積累與發酵,導致重大政治影響爆發 。

圖一:最好的假訊息品質,一定都含有部分的真實。圖片來源:EU vs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前KGB情報員歐羅格克魯欽(Oleg kalugin)證實,KGB 在冷戰時期的假訊息傑作:感染行動(Operation Infektion),就是捏造美國實驗室製作了愛滋病毒(AIDS)的假訊息,並詆毀美國正從中牟利。這則假訊息會轉換成英語在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媒體刊出,像是日本、泰國和印度的愛國者雜誌 (Patriot Magazine),只要沒人去查證這個訊息的來源,假訊息就蛻變為具可信度的媒體新聞。

待若干年後要開始操作目標國的輿論,俄羅斯官方媒體就引用愛國者雜誌的新聞佐證,並大幅報導宣傳,藉此蛻變成白手套假裝事不關己,同時在尋找知名人士或科學家贊同背書或評論,持續積累假訊息的可信度。在感染行動中,假訊息完全按照 KGB 的教科書執行,生物學教授雅格席格博士(DR.Jacob Segal)也引用 KGB 蓄意提供的渠道發表研究報告附和愛滋病毒是美國製造,很快地研究報告在非洲大陸的媒體傳遍,最後有超過八十個國家、200 份報告都刊載了假訊息,甚至連美國的 CBS 新聞也報導了至始至終都是 KGB 捏造的假訊息。

感染行動重挫了美國的國際形象,曾在冷戰時期偵防假訊息立下戰功的美國真相特攻隊(Truth Squads),在蘇聯解體後呈給美國國會的警示報告中寫到,「蘇聯強大的假訊息機器國家安全委員會,過去數十年來成功操弄全球輿論,儘管它已分崩離析,但仍有巨大的碎片苟延殘喘持續運作,它們現在靠的不是蘇聯而是靠俄羅斯。」

很遺憾的,警示良言遭到漠視最為開心的就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丁。普丁不只曾為KGB 派駐東德負責間諜任務,同時也效力於東德的情報機關史塔西(Stasi),使得普丁了解 KGB 業務並與外國間諜合作嫻熟,自 1999 年普丁出任總統開始,前身為 KGB 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 Federal Security Servic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重新回到普丁的掌握。

普丁使用假訊息裂解北約、介入歐洲各國選舉的目標明確,除了整併傳統的國營俄新社與俄羅斯之聲,轉型成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Rossiya Segodnya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gency),更在 2005 年由政府出資成立全英語新聞頻道 Russia Today;2014 年成立衛星社 Sputnik。控制俄羅斯政局國防、引領官媒合一之後的普丁,由其親信餐影鉅子普裏高津(Yevgeny Prigozhin)在 2013 年成立專注製造假訊息的巨魔工廠(IRA Internet Research Agency),從此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官方媒體、巨魔工廠的假訊息分工角色扮演明確,俄羅斯逐步再現蘇聯時期的 KGB 特色。

拜網路時代與社群媒體串流之賜,過去 KGB 執行感染行動,得花費六年時間佈線設局,但衝擊影響 2016 年美國大選甚深的「披薩門事件Pizzagate」,導致美國公民誤信假訊息,以為披薩店是希拉蕊及其競選總幹事波德斯達(John Podesta)進行兒少性剝削的據點,進而持步槍襲擊店員,從假訊息演變到真實的刑事案件發生,這次俄羅斯卻只花了六個月介入,徹底地敲響美國的警鐘。

「巨魔」轟炸波羅的海

「俄羅斯巨魔」假訊息轟炸、官媒今日俄羅斯(Rossiya Segodnya)成立親俄立場的新聞網站(Ukraine.ru)散播宣傳、雇傭兵持續騷亂烏克蘭東部、煽動舉辦克里米亞公投、質疑剝奪頓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和盧甘斯克州(Luhansk Oblast)選民投票的烏克蘭大選不具正當性、加速烏東地區申請「俄國身分證」成為俄國公民。上述俄羅斯混合戰攻略烏克蘭的步驟,普丁早在 2002 年開始就在喬治亞成功練兵,並在喬治亞的親俄地區阿布哈茲(Abkhazia)、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發放俄國身分證,最終於2008年「俄羅斯-喬治亞五日戰爭」,以「護僑」名義開拔,將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提亞納入「俄治」的勢力範圍。

圖二:北約各盟軍進駐波羅的海境內。圖片來源:NATO

接連在地緣政治中取勝的俄羅斯戰略,實在沒有不在波羅的海如法炮製一次的理由。

攤開 2015 年的波羅地海國家人口統計,相信所有讀者都會驚覺波羅的海三小國近 700萬人口中,竟有約 120 萬的俄羅斯裔,若再走進波羅的海國家的首都,有超過 50% 的國民能夠迅速轉換國語與俄語,突顯蘇聯過去在波羅的海的影響甚鉅之外,北約深怕在地理位置已陷劣勢的波羅的海,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以英德加等國為首的北約盟國,除了在 2014 年後逐步進駐波羅的海,美國也仿照烏克蘭模式,與波羅的海各國簽訂雙邊防禦備忘錄,波羅的海成了西方與俄羅斯地緣博弈的最前沿。

圖三:俄新社與波羅的海新聞內容高度重疊。圖片來源:Re:Baltica

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的半年後,俄羅斯施加波羅的海的力道越加明顯,並有效利用波羅的海眾多使用俄語者的習性,波羅的海網域出現了以俄文書寫的內容農場「波羅的海新聞(Baltnews)」,並且在三小國境內各自註冊分站,儘管網站宣稱是娛樂性質的獨立媒體,但這三個分站不只內容重疊性非常高,彼此親俄的立場一致,不久就被來自三小國的積極公民,一大群號稱「波羅的海小精靈 Baltic elves」察覺,波羅的海新聞不但內容與俄新社(RIA Novosti)高度相似,波羅的海新聞很多爭議性新聞連結,點閱後都是連結到俄羅斯境內的內容農場或國營新聞網站,下圖四右上角是俄新社報導美國人是如何不相信警察的標題與內容,嘗試讓波羅的海對北約盟國產生惡感的意圖,完整呈現在內容農場波羅的海新聞的所有分站網頁。

在小精靈與國際媒體鍥而不捨的追查下,波羅的海新聞由俄羅斯在賽普勒斯與塞爾維亞開設的空頭公司,持續轉帳挹注經費營運至今的模式曝光;波羅的海新聞編務由今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遠端指揮散佈不利北約言論(下圖四);俄羅斯更深入波羅的海地方組織,吸收愛沙尼亞俄羅斯同胞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of Russian Compatriots in Estonia,處理俄語教育及境內少數俄裔權利),聘請委員會會員科尼洛夫(Aleksandr Kornilov)出任愛沙尼亞波羅的海新聞的負責人。

以境外代理人協助分裂波羅的海當地,再由巨魔工廠創設無數殭屍帳號灌注波羅的海新聞的點擊、訂閱與分享,很顯然 KGB 的幽靈始終仍在波羅的海的上空盤旋。如同奧地利自由黨黨揆在歐洲議會大選前,爆發會見俄羅斯掮客的醜聞。愛沙尼亞波羅的海新聞負責人科尼洛夫也被愛沙尼亞當局發現,他在愛沙尼亞的塔林火車站,與前俄羅斯第一頻道(Channel One)與前真理報(Pravda)的政治評論總監利德金(Vladimir Lepekhin)會面,俄羅斯赤裸介入的行徑,再次喚起愛沙尼亞與北約在 2007 年的惡夢「愛沙尼亞網路戰」。

圖四:波羅的海新聞的所有權與編務都指向今日俄羅斯。圖片來源:Re:Baltica

2007 年的愛沙尼亞網路戰(cyberattacks on Estonia),普遍被軍事專家視為第一場國家層次的網路戰爭,肇因於愛沙尼亞準備遷移位於塔林市中心的蘇聯二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觸動國內俄裔敏感神經。隨著儀式進行首日爆發愛沙尼亞俄裔抗爭騷亂、俄羅斯政府嚴厲批評、境外駭客使用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以平均每秒 2000 次的瞬間湧入流量,癱瘓愛沙尼亞學校、銀行、媒體、信用卡支付閘道器,甚至包含外交部與司法部等網站。在長達 20 多天的網路攻擊期間(見下圖五),加速愛沙尼亞的族群分裂,一但有境外勢力入侵,在缺乏對外通訊的能力下,愛沙尼亞將陷入孤立無援之勢,因此愛沙尼亞今天十分忌憚波羅的海新聞的介入,並搭配俄羅斯國家機器與愛沙尼亞境內不安的俄裔民眾,再次發動混合戰。

圖五:愛沙尼亞網路戰的重大事件歷程。圖片來源:NATO

相較於愛沙尼亞,由於立陶宛的俄裔最少,昔日與波蘭聯姻對俄作戰攻下莫斯科的光輝歷史,操作境內俄裔議題在立陶宛不是首要目標,而是如前文所提到,利用假訊息製造敏感事件,挑撥分裂立陶宛與北約盟國關係,或是將北約盟國進駐聯防詮釋成波羅的海喪失主權為主,而在波羅的海三小國當中,拉脫維亞曝險係數當屬第一。

由於拉脫維亞境內俄裔在蘇聯瓦解之後,眾多成年俄裔因為無法通過拉脫維亞語基本測試,始終無法歸化而依暫行辦法成為非公民身分。根據 2017 年統計,拉脫維亞仍有近24萬人是非公民身分(高達所有俄裔的半數),依法沒有選舉與被選舉權、不得從事特定職業,如公務員、警察和公證員,拉脫維亞人權委員會統計,講俄語的非公民至少在2008年前,與拉脫維亞正式公民的權利共有75處不同。儘管境內年輕的俄裔順利取得拉脫維亞公民身分,在溝通與社區交流仍以俄語為主,導致社經地位弱勢的彼此互相取暖,社群內聚性越來越強,可以說是同溫層很厚。

特別的是,拉脫維亞不但沒有終止蘇聯時期的媒體運營、俄資在拉脫維亞經營媒體依舊合法。以傳統報紙來說,使用俄語報導的「Argumenty i Fakty」,自蘇聯時期就在拉脫維亞發行至今;而蘇聯時期廣受歡迎發行量近百萬的共青團報紙「Soviet Youth newspaper」,如今轉型成小報「Segodnya 」,編務由另一家俄資新聞機構「Vesti.lv」全權主導。透過研究我們也發現,「Vesti.lv」和內容農場波羅的海新聞一樣,凡是關於北約的報導大都轉載自克里姆林宮國營媒體,如前文提及的 RIA Novosti、Sputnik、RT 等等,再進一步分析頻率與內文(下圖六),俄羅斯操作穩定、刻意加強的頻率,以及巨魔灌注大量流量與分享增加網路議題熱度、批判北約的輿情操作就非常明朗。

圖六:Vesti.lv的北約論述頻率與內容關鍵字。圖片來源:DFR LAB

此外,「俄羅斯巨魔」更針對群眾分流,串聯拉脫維亞境內俄裔的三大議題:第一,資金暗助親俄政治人物;第二,推動俄語成為官方語言運動;第三,散佈假訊息並連結地方組織,凡是俄裔關注的焦點都會有巨魔現身推波助瀾。首先,立場親俄的拉脫維亞和諧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 “Harmony”)被發現,長期接受多筆拉脫維亞商業鉅子 Aivars Bergers 的政治獻金中,有來自俄羅斯在亞塞拜然開設的空頭公司資金流入,資金不僅挹注和諧黨中央與地方選舉,更在地方金源援 young.lv 與 9.maijs 等 NGO 團體推動俄裔的地方組織活動。和諧黨與親俄組織的社群媒體,在俄羅斯巨魔的網路聲量增援之下,和諧黨不僅由黨魁 Nils Ušakovs 長年擔任首都里加市長後聲勢水漲船高,Ušakovs 今年更成功在歐洲議會大選獲得席次,進入歐洲議會議席。

與和諧黨關係密切廣受波羅的海閱眾歡迎的電視,第一波羅的海頻道(Pirmais Baltijas Kanals -First Baltic Channel),因屢屢對烏克蘭的報導不中立且偏頗,遭到波羅的海國家頻繁的罰款,呈現拉脫維亞的政黨、媒體、地方組織深受俄羅斯掌控的情形嚴重。另外,在 2012 年俄語作為拉脫維亞第二國語的公投中的主要領導人 Aleksandr Gaponenko 教授,不僅與和諧黨一同進行俄語公投連署,同時也擔任和諧黨在經濟議題上的影子參謀,眾多 Gaponenko 涉入的地方組織也有俄羅斯資金挹注的明證。

由於拉國當局管轄 NGO 的法律廢弛更新緩慢之故,遲遲無法定罪 Gaponenko,但從日前 Gaponenko 在臉書持續散佈詆毀 NATO 的言論,遭到拉國警局拘提後釋放的過程,也可以立刻看到俄羅斯第一頻道(Channel One Russia)製播新聞聲援的標題(下圖七)、上文提到的俄資新聞 Vesti.lv 隨後跟進報導,而巨魔也同步在 Twitter 完全轉發「Gaponenko 已被釋放,然而這維護俄語的人權鬥士,仍處在危險之中」 (Гапоненко на свободе. Однако борец за права русскоязычных все еще в опасности)。不過,種種俄羅斯從各方面牢牢掌握拉脫維亞俄裔的危機,也催生了更多積極公民投入假訊息的防禦工事,波羅的海小精靈的案例,更成為世界各國面對混合戰的參考範本。

圖七:俄羅斯官媒與巨魔搭配在社群作戰的案例。圖片來源:拉脫維亞政府(LATVIAN STATE SECURITY SERVICE Annual Report for 2018)

巨魔遇上小精靈:波羅的海的科技防禦

正在波羅的海舉行北約「2019波羅的海行動(BALTOPS 2019)」聯合軍演,除了常規的海陸空反潛反登陸聯合演習,聯軍的資安防禦(Cyber Defence)也將同步驗收成果,而平日的資安戰訓任務亦有北約戰略傳播卓越中心(NATO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center of excellence)進駐里加、愛沙尼亞資安專家加入歐盟東部戰略委員會特遣部隊(EU East StratCom Task Force )防禦超國家層級的假訊息攻擊、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協助波羅的海國家深化假訊息對抗能力、Google等公司推動各國的工作坊與資安提升計畫。與此同時,波羅的海小精靈的民防意識正快速增長。

圖八:拉脫維亞謊言終結者節目。圖片來源:Youtube

首先為因應親俄且收視率高的第一波羅的海電視頻道(Pirmais Baltijas Kanals -First Baltic Channel)不時散佈假訊息,俄裔人口比例較高的愛沙尼亞,由國家出資讓愛沙尼亞公廣集團,在 2015 年成立「ETV+」的免付費俄語頻道,直接提供俄語閱眾另一個選擇;同樣地,拉脫維亞在最受歡迎的頻道「TV3 Latvia」開創俄語主持的節目謊言終結者(Melu teorija-Lie to me),在晚上七點五十到八點的時段播出,以每週一集的頻率專門介紹假訊息來源與破除。

當然波羅的海各國都有學生、研究單位甚至是民防組織愛沙尼亞防衛聯盟(Estonian Defence League),利用空閒時間化身小精靈打擊假訊息,主持各自的事實查核網站與智庫,定時提供報告與查核假訊息結果,不過,波羅的海更加傑出的科技防禦工具是 AI 協作辨識查找訊息。

愛沙尼亞開發出 Propamon 機器人,旨在讓任何人都能夠關注俄羅斯媒體如何論述愛沙尼亞的文章,過去人類查核假訊息不但耗時且掛一漏萬,機器人不但克服困難輕鬆查找新聞,易於反追蹤俄羅斯媒體的毀謗與捏造,凡是新聞出現愛沙尼亞的俄語(”Эстония” Estonia),都會在網站上更新並計算數量趨勢,自 2018 年上線之後,成功警示俄語新聞播報的大量波段,分別在愛沙尼亞煙燻鯡魚重返俄羅斯市場、愛沙尼亞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重大事件中,呈現紅色警告愛沙尼亞成為新聞熱點。Propamon 未來計畫強化程式,讓機器人也能從媒體中查找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芬蘭和瑞典相關的新聞,強化超國家的聯防。不過,Propamon 的缺點在於無法追蹤暗網。

「兩分鐘之內揪出假訊息」是立陶宛開發 Debunk 機器人系統的主要工作,取代過去人類憑感覺辨識假訊息的缺點,Debunk 被程式訓練查找關於立陶宛、北約盟國及歐盟的假訊息,成功在每日一萬則的訊息中,揪出 2% 的假訊息。由於立陶宛國防部研究指出,假訊息必須在發生的 48 小時之內糾正才有效果,所以由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和IT等專家組成的立陶宛小精靈,利用空閒時間進行線上分類,再由假訊息查找記者手動糾錯上傳網站,目的在遏止俄羅斯攻勢。預計需要 300 人以上的小精靈協作,目前已經有超過千人投入精靈團隊。

此外,筆者過去曾用巴西開發的機器人查找軟體 Pegabot,監看瑞典大選與臺灣選舉是否有機器人活動,並撰寫成文章。但揪出巨魔製造機器人的工具已日新月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UB)已開發更好的查找工具 Hoaxy、 Botometer。Hoaxy 不但可以計算 twitter 帳號的轉推人際網絡,是否有機器人,還能追蹤轉推的趨勢強度,所以在帳號根本沒有發文,卻出現大量帳號轉推舊文就非常詭異。親俄的拉脫維亞和諧黨黨魁 Nils Ušakovs 的推特帳號,在丟入 Botometer 查找機器人的工具時發現,Nils Ušakovs 帳號中的好友與追蹤者,很多都是機器人在助威(下圖九),所以透過上述兩項工具,積極公民即可自行向推特檢舉機器人帳號,如果對臉書、IG 等社群軟體發文感到質疑,仍可以使用 google 提供的以圖找圖功能,初步辨識圖文訊息是否曾被移花接木。

最後,波羅的海與東亞相隔了八千多公里,儘管文化、語言都不盡相同,但如果對俄羅斯假訊息轟炸下的波羅的海危機,感到有一絲似曾相識,千萬不要懷疑你們的直覺,除了瑞典智庫將臺灣列為假訊息受害最深的國家,北約跟美國的研究報告都早已把臺灣與波羅的海的案例,並列危險狀況名單。失去民主或許不是夢靨,因為巨魔早已易容來回。

圖九:Botometer查找出圖片最下方的Nils Ušakovs帳號中的好友與追蹤者,凡是透過認證的安全係數都很高,與巨魔機器人帳號有明顯區別。圖片來源:筆者提供

延伸閱讀:俄羅斯混合戰的發展與應用俄羅斯金援波羅的海地方組織細節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

--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focus on promoting open source, open data, and open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