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v.news

Connecting communities of/with civic tech 連結全球公民科技社群

Follow publication

12/25 公民科技週報 Issue 11

可能充滿偏見的演算法、遭「再識別化」的匿名資料,再次引起個人數據收集、資料安全的反思。而當通訊軟體可以回收訊息、甚至防止收件者儲存,卻被用在政府公家單位,會不會危及開放政府原則?

整理撰文|林冠廷、陳廷彥

1. 揭露看不見的歧視!紐約通過第一條演算法透明性法案

看不見的演算法大量運用於政府的決策過程,但經證實,像臉部辨識這樣演算技術對黑人、女性易有偏見。(Photo Credit: Free-Photos

當政府已將演算法應用在犯人假釋評估、教師評鑑、預防犯罪與防火救災,人民要如何確保演算法是可靠、客觀,不會隱含著對弱勢群體的偏見?尤其像臉部辨識這樣的演算技術,已經證實對黑人、女性、青少年的準確性不高,容易被視為犯罪嫌疑。

12 月 11 日,紐約市議會通過美國第一條要求演算法透明性的法案,未來政府在決策時所用的演算法,都將受到民間團體代表與專家組成的任務小組監督。這個任務小組也將研議公開演算法的時機與方式,判斷演算法是否存在偏見的標準。不過,該法案並未明確要求將演算法的原始碼公開,能否使政府所用的演算法更加透明、不帶偏見,仰賴任務小組的組成與決斷。

2. 43 位女性官員,如何挑戰高度性別化的技術工作?

在 2017 年的 WCIT 大會上,唐鳳暢談開放政府的理念。(Photo Credit: OCF)

在政府科技部門(Gov Tech)成立初期,女性其實扮演重要的地位,但她們並未真正被「賦權」,因此隨著男性進入這個領域後「主客易位」,女性反而失去重任,甚至還會在有小孩後被「鼓勵」盡快退休。

不過情勢已經好轉,在 GovInsider「遇見政府科技部門中的女性」專題裡,採訪了來自全球 17 個地區、43 位女性科技工作者,看她們如何利用自己的技術專業為政府科技部門帶來革新。

台灣數位政委唐鳳也被選入專題裡,訪談中她介紹過去一年如何用數位工具改變公務體系,並強調要建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雙向溝通。而在 2018 年,將會把人工智慧(AI)深入應用於公民參與。

3. 當古蹟遇上開放資料,義大利老城活出新生命

(Photo Credit: Norbert Nagel

古老的文化遺產與嶄新的科技,能否有結合的可能?在古蹟眾多的義大利坎帕尼亞(Campania),歐盟資助的「Hector」計畫結合學校與社群的力量,創建許多當地文化遺產的開放資料集,並架設平台讓民眾可以免費取用資料、線上討論與自行登錄所在地區文化古蹟的相關資訊,期待透過開放資料的力量,不但能幫助觀光行程的規畫,也能使文化遺產的價值被更多人知道。

4. 匿名資料不保密?澳洲就醫紀錄遭「再識別化」隱憂

資料「再識別化」(Re-identification) 恐危及數位隱私。(Photo Credit: PICOL

匿名處理的個人資料,真的就沒有隱私問題?墨爾本大學研究團隊稱,澳洲政府開放的醫療帳目資料集,雖然已經去識別化(de-identified)處理,但只要與已知的出生年分、醫療程序等資訊一比對,仍然可能分辨出 290 萬名澳洲民眾就醫紀錄的主人為何。此外,戶籍調查、罰單資料可能也有相同問題,代表澳洲人的數位足跡可能全都露,私人保險業者或有心人士則可能因而獲利。

澳洲政府去年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並為此推動隱私法修正:從事再識別化資料者視為刑事犯罪,可能要面臨兩年徒刑。雖然學術研究不會被處罰,不過研究團隊還是擔心這種修法會造成寒蟬效應、阻礙相關研究。

5. 使用可收回訊息的通訊軟體,美國州長遭控搞黑箱

作為美國州長,格雷滕斯若在公家機關使用可回收訊息的軟體,恐違反開放政府原則。(Photo Credit: US Coast Guard Academy

美國共和黨籍密蘇里州長格雷滕斯(Eric Greitens)與其幕僚,被民主黨參議員西夫頓(Scott Sifton)指控違法使用通訊軟體 Confide。這個軟體可以刪除寄出的訊息,也可以防止收件者儲存或對訊息截圖。目前還不知道格雷滕斯與幕僚使用這個程式的用途,州政府發言人也表示不清楚辦公室內有沒有人下載 Confide 到公家的機器。

西夫頓主張這有違該州的陽光法案,也阻礙民眾監督、扼殺民主應有的透明性,檢察總長有責調查。

6. 公務員最需要什麼資料識讀能力?各洲差很大

坦尚尼亞地方政府公務員於2016年參加開放資料培訓。(Photo Credit: ODI

開放資料的概念越來越重要,但我們不清楚在政府工作的公務員或官員最需要什麼資料數據技能。ODI 針對 84 位政府工作人員做了一份「資料識讀力」調查,發現資料視覺化(68%)、資料創新(68%)、衡量成功(67%)、資料分析(64%)等技術,是他們最想要的技能。最冷門的需求則是資料授權(19%)與機器學習(0%)。

不過這些需求因地區而異。比起歐洲與北美公務員想要資料視覺化與分析的能力,政權、資金較不穩定的非洲,公務員們更想要學習資料倡議計畫。而學習管道來說,95% 非洲公務員想要面對面學習,但歐洲與北美公務員多半想要面授與網路混合的學習、或是只參加線上課程,這可能也反映出不同地區的數位建設落差。

7. 彩繪馬路、奪回水資源⋯⋯ 共享城市運動正風行全球

波特蘭的城市修復計畫已累積逾 70 個十字路口彩繪。

互助合作、共享資源的社會不再只是空泛的理想!Shareable 計畫中 35 個國家、137 個共享城市(sharing city)的案例,證明烏托邦式的願景依舊可能。

美國波特蘭市民因有小孩在十字路口出車禍,民眾便主動發起 The City Repair Movement 彩繪十字路口,避免悲劇再度發生;同樣在美國出現了「社區權利法案」(Community Bill of Rights),透過市民的自主立法,讓大企業不能恣意進入社區開發;德國的 Freifunk 社區計畫提供非營利的免費無線網路,擺脫電信巨獸的控制;法國 235 個城市的市民,也在近年開始奪回被大企業掌握的水資源。

責任編輯:吳廷勻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Published in g0v.news

Connecting communities of/with civic tech 連結全球公民科技社群

Written by OCF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focus on promoting open source, open data, and open government.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