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16

【1/29 週報】當臉書終於承認自己對民主有害,如何亡羊補牢?

OCF
g0v.news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an 29, 2018

--

臉書承認太晚意識到俄羅斯對大選的干預,如今為了亡羊補牢,不但雇用一萬名員工對抗假新聞和惡意網軍,更宣稱要帶領用戶走出同溫層。但改變效益尚未浮現,卻意外出現反效果⋯⋯。

整理撰文|林冠廷、陳廷彥

1. 臉書產品經理:危害民主是社群媒體最糟的下場

臉書不只被指控危害民主,也有害身心健康。(Photo Credit: Mike MacKenzie

臉書(Facebook)產品經理查克拉巴蒂(Samidh Chakrabarti)在最近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承認,臉書確實太晚意識到一些不良用戶濫用臉書,尤其像是 2016 年美國大選,俄羅斯網軍利用臉書干預選舉。查克拉巴蒂也坦言,臉書會放大人性中好與壞的一面,但他無法保證好的一面總是能勝過壞的,而當最差的情況發生,臉書確實可能腐蝕民主。

查克拉巴蒂聲稱臉書正在做出改變:讓人們可以在廣告商的頁面看到他們經手的廣告,並且要求選舉廣告必須讓人能辨識廣告主或金主身份。此外,利用「可信度指標」的功能減輕假新聞的危害,以及透過「相關文章」減緩同溫層效應等。不過,臉書目前採取的措施中,刪除部分新聞的做法似乎並未減輕假新聞的效應,反而衝擊了可靠新聞來源的點閱量。

2. 搶先臉書、Google等科技巨擘,中國內容平台自我揭露演算法規則

《今日頭條》會對每篇新聞做多層次分析,包括分類、關鍵字、主題等。(截圖自今日今日頭條)

當我們看什麼新聞、決定何種交通路線、聽什麼音樂等⋯⋯,都透過「演算法」(algorithm)高度精細且個人化的資訊運算方式為用戶決定,並且成為Google、Facebook等矽谷公司的關鍵技術,越來越多人提倡:演算法的知情權應該是我們的基本權利。

擁有3.5億用戶、以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動向使用者推薦內容的中國內容平台《今日頭條》,率先揭露他們的演算法架構,分別為考慮用戶特徵與興趣、不同的閱讀時機、熱門內容、相似用戶喜歡的內容等四種因素,決定用戶看新聞的順序。評論者方可成認為,從《今日頭條》自我揭露演算法的舉動透露出另一個重要訊息:把萬事交給機器不但不現實,為了糾錯、監督與管理,最後的決策者未必是演算法,而是寫算法的人。

3. 要資料反而被告!重挫開放精神的寒蟬效應

當政府阻止人民了解它們在做什麼,等於就是在阻止人民批評政府。(Photo Credit: Time3000

由於懷疑當地學校為包庇有問題的教職員,不但逃避解僱,反而讓他們放有薪長假去,美國俄勒岡州居民索德爾(Kim Sordyl)向政府請求公開資料,結果地方政府不但不給資料,還轉而對她提出控告。

這種「反向信息自由法」(reverse FOIA)訴訟原本較常出現在聯邦政府層級,通常是為了保護商業機密,但許多地方政府也拿來「應用」,不只是在豁免權下拒絕提供資料,甚至要求法官判定什麼叫「公開資料」。而近年來要求政府公開紀錄或資料,成為美國揭露政治醜聞的核心,像是希拉蕊的「電郵門」案,代表人民有權知道一個訊息背後是否藏著一個醜聞。但如今公民想問政府做了什麼,卻反過來被告,可能會讓沒錢、沒資源、沒時間替自己辯護的市民,埋下不敢要資料的寒蟬效應。

4. 一款遊戲,大大提升芬蘭赫爾辛基的公民參與

透過遊戲,讓公務員嘗試不同的參與工具。(取自City of Helsinki)

「公民參與」(citizen engagement)近年來成為熱門詞彙,但到底要如何實踐,卻言人人殊。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設計出一套版圖遊戲(Board Game)「Participation Game」,讓一組組的公務人員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認識新的參與工具,並激發促進市民參與的新點子,至今已經有超過 2000 名公務員玩過。

這個遊戲由 7~30 個公務員組成一組、一個協調人(facilitator)主持,總共有 200 張卡,每張卡是赫爾辛基過去曾使用過的參與工具,例如開放資料集、邀請市民參加市政會議等,目的在於透過真實議題使用過的工具,進行對話或調整。同時隨著遊戲進行,參與者要定義適合自己部門的「公民參與」,會在不同卡片中,找到新的工具來嘗試。除了赫爾辛基,這個版圖遊戲也正推廣到芬蘭其他城市。

5. 承包商一夕倒閉,暴露英國採購的透明危機

Carillion過去承包政府許多醫院、交通、學校等工程建設。(Photo Credit: Chris McKenna

英國政府第二大採購承包商、大型建商 Carillion 今年一月中宣告倒閉,但早在 2017 年該公司已三度宣告財政危機,卻仍然持續承包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 20 億英鎊的的政府業務,顯示英國的採購相當不透明、難以讓大眾監督。開放採購夥伴關係(Open Contracting Partnership)與英國公司 Open Opps 發現,在 450 項與Carillion的合約當中,能透過公開資料確認的竟不到一半。

事實上,去年 Open Opps 的調查已經指出,有 73% 的英國政府採購未經過官方採購平台 Contracts Finder。英國皇家商務署(Crown Commercial Services)幾年前已承諾採用全球開放採購資料標準,開放採購夥伴關係呼籲英國政府應加強這個承諾,確保人民納稅錢真正花在刀口上。

6. 土耳其女性為什麼抗爭?爬蟲技術讓資料全開放

透過開放資料,將更能促進女性賦權。(Photo Credit: Clker-Free-Vector-Images

土耳其的非暴力教育與研究協會(Şiddetsizlik Eğitim ve Araştırma Merkezi)幾年前製作了一個記錄土耳其各地非暴力抗爭的資料庫,不但在互動地圖上呈現各地區歷年的抗爭次數,還提供環境、反戰與女性三個抗爭類別方便檢索,唯一的缺點是他們並未把原始資料公開。

部落客納特.阿爾斯蘭(Nat Arslan)透過爬蟲技術,把資料庫裡女性運動的日期、地點與抗爭技巧三項資料抓下來,製作出歷年女性運動的地圖動畫,並發現土耳其女性抗爭最常使用的技巧是記者會、會議和集會示威。他也呼籲,透過更廣泛的開放資料,才能更加了解女性為什麼抗爭,以及如何有效抗爭。

7. 在東歐科索沃,27 個女性團隊正讓城市變更好

在科索沃,女性開始積極投入公民科技。(取自 Open Data Kosovo 臉書)

東歐新興國家科索沃發起培力女性設計公民科技、協助改善科索沃各地市政的 Tech4Policy 計畫,目標捲動 10 個城市、250 個女性參與。今年 27 個組別關心的主題涵蓋就業、醫療、公共建設、剩食、心理治療等多元主題,其中一個組別設計的平台 E-Komuna,讓格洛戈瓦茨市(Drenas)的市民可以舉報違規行為、與官員面談、求職,並即時更新城市的立法與獎助資訊。

責任編輯|吳廷勻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 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 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

--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focus on promoting open source, open data, and open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