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新聞】惜食願景:用科技翻轉剩食,讓資源不再浪費

Claire/ 鄭婷宇
g0v.news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an 18, 2017

--

即使人類的耕種技術進步,糧食生產量大增,「飢餓」的痛苦卻不曾絕跡於地球上。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 2015 的調查,當全球仍有近七億人口處於挨餓或營養不良的困境時,卻有近三分之一,也就是約十三億噸生產的食物被丟棄。 台灣剩食也不少,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庫,光是2016年十月,全台就製造了4萬六千公噸的廚餘,這還不包括未被回收的廚餘量。每天,從家戶、量販店、餐館等處丟棄的大量剩食,是否有其他利用的可能?

食物從生產、加工製造到販賣所經歷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剩餘,例如食材賣相不佳、餐廳銷售不出或是消費者囤積過多,這些食物最終的命運都是進入垃圾桶。可見,問題是出在食物流通的去向,如果有完善的媒合機制,便可將剩食提供者與需求者相連通,讓食物資源不浪費。

由台灣零時政府 g0v 舉辦的「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正在徵求以愛惜食物為主題的專案,希望藉此改善飲食浪費的問題。科技究竟能對如何翻轉剩食的困境?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許多運用科技來媒合剩食分配的案例,這些服務以不同的形態,將原本被生產者、商家或家戶丟棄的剩食,翻轉為其他人們飽食的大餐。

串聯商家與需求單位,改寫剩食丟棄命運

由 MIT 的兩位 MBA 學生 — Emily Malina 與 Ricky Ashenfelter 開發的 Spoiler Alert,是一款可以讓超商將過剩食物公布,並讓鄰近相關組織得知與認領食物的 app。透過 Spoiler Alert,超市和食品業者能將多餘食物的資訊公告出去,有效通知鄰近有食物需求的相關單位。透過網路的媒合,食物能及時轉手,就算最終來不及再利用,此 app 也能通知廚餘處理業者將壞掉的食物轉換成肥料或其他產品。

Spoiler Alert 網站截圖於 2017/01/17

在丹麥發行的 app — Too Good To Go,會列出願以折扣價格出售剩食餐點的餐廳。創辦人 Wilson 來自英國,指出英國餐廳每年浪費 60 萬噸的食物,平均約花費 97 便士處理每道丟棄的餐點。透過 app 媒合,餐廳不僅可省下處理費用,獲取額外收入,消費者則省下荷包,食物也不會再平白浪費,可謂一舉數得。

Too Good To Go 截圖於 2017/01/17

對零售商而言,即使有意願捐贈多餘食物,因為難以確定供給與需求,以及對於贈送食品衍生的食品安全顧慮,這些因素都使零售商難以成為捐贈單位 。愛爾蘭的 FoodCloud 看見了這個需求,媒合零售業與公益團體。每當企業有剩餘食物,可將欲捐贈的食物訊息上傳至此app,慈善機構便會收到消息,將食物分發給需要的人。除此之外,FoodCloud 還提供法律諮詢,避免捐贈方因擔憂食品安全之責任歸屬而卻步。

FoodCloud 截圖於 2017/01/17

你的剩菜,我的佳餚

面對杯盤狼藉的餐桌,剩菜剩飯該怎麼處理才不浪費?美國的 LeftoverSwap 幫你解決這個困擾。用戶可以透過這 app 發佈剩食的照片,其他註冊者就會收到有免費食物可共享的消息。

Leftover Swap 應用程式下載截圖(Android)於 2017/01/17

德國的 Foodsharing 也有同樣的理念,此網站讓人們發佈想送出的剩食。透過網站上的地圖,食物的贈送者與接受這可以就近共享食物,不僅取得方便,也能增進社區成員間的關係。除了家戶之外,亦有商家加入贈送食物的行列。

Foodsharing 截圖於 2017/01/17

從通路攔截剩食,給廢棄食物更好的去處

在食物生產和配送的環節中,總有些食物因外觀不佳而被丟棄。儘管其貌不揚,但這並不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美國的 FOOD COWBOY 便是希望能將這些「醜食物」做更好的利用。

這是一個廢棄食物的回收平台,連結了載送食物的貨車司機與慈善團體。以往,若貨車司機運送的食材被賣場或餐廳拒收,這些食材大多被轉往垃圾場遺棄;現在,貨車司機可登入 FOOD COWBOY,散播廢棄食材的消息,若鄰近有慈善團體需要,司機便將食材送交這些團體,並自交易費中獲得酬勞。慈善團體不僅可用低價獲得所需資源,又可避免食物被浪費。

FOOD COWBOY 截圖於 2017/01/17

讓農場剩食豐富你家的廚房

當農場生產超過其所需的食物量,美國的 AmpleHarvest 提供一個平台,讓這些農夫、家戶種植者可以將多餘的食物送給社區內的食物補充站(Food Pantry)。AmpleHarvest 秉持著「不浪費任何食物」的精神,連結了食物的生產者與需求者,讓過剩的新鮮食材能分配到在地的食物補充站。目前全美國共有 7387 個食物補給站登記在網站上,幫助挨餓與營養不良的人們獲得健康的蔬食。

AmpleHarvest 截圖於 2017/01/17

台灣有甚麼剩食利用計畫呢?

目前,台灣有食物銀行與社區冰箱,讓剩餘的食物能貯存起來,發放給需要的人。「石頭湯計畫」募集過剩的食材,號召志工們共同烹煮,將剩食化為街友美味的餐點,透過共食,為街友帶來溫飽與溫暖。在社會企業方面,「一枝春」的創辦人李銘煌因不忍農民丟棄過熟、品相不佳等無法販售的水果,決心收購這些本會被就地放任腐爛的水果,製成真材實料的水果冰棒。

在上述計畫之外,台灣目前尚未出現如歐美國家利用科技來改善剩食分配的案例。以台灣網路的普及與科技的發達,若能有類似國外的剩食分享 app、網站,應該也能促使剩食再利用的更完善,消除資源浪費問題之外,同時溫飽更多三餐不繼的人。關心惜食議題的人可參考零時政府的「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動手打造台灣首支翻轉剩食生態鏈的公民科技專案。

零時政府「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徵求以「惜食」為主題的提案投稿,截止期限為1/31。

文字/ 鄭婷宇

–本文章授權條款為以下:
文章發佈 48 小時內,採創用CC BY-NC-N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文章發佈 48 小時後,採創用CC BY (姓名標示) 3.0 台灣

--

--

雖然這裡棄更一段時間,但這幾年我依舊持續探索開源世界。不過每次都想著要認真紀錄才能寫文,反而什麼都沒寫^^接下來會以遊記、日常隨筆為主